“全球代工王”郭台铭的文化经营之道

2019-02-28

富士康集团是深圳最大的两家创税企业之一(另一为华为公司),以经营模式创新闻名业界。其创始人郭台铭,从台湾土城一家小厂、几万元资金创业开始,逐步布局内地,延伸海外,决胜全球,营收上千亿。三十多年间,郭台铭带领富士康横跨计算机、通讯和消费电子领域,成为惠普、戴尔、苹果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,其生产基地除了布局中国深圳、昆山、郑州、成都、重庆等城市外,还在美国、捷克、芬兰等国设有工厂。公司总员工超过100 万人,是当之无愧的“全球制造航母”。郭台铭也被台湾媒体誉为“当代成吉思汗”,美国媒体则称他为“全球代工王”,2018 年9 月更是入选“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”。

成功必有方法。郭台铭的成功,堪称华人企业的经营奇迹,个中经验教训,不啻为一大宝藏。这位祖籍中国山东,生于台湾,鏖战全球的商业巨子,具有什么样的儒家文化情怀?在富士康这样准军事化管理的企业里,传统文化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?“制度到不了的地方,要靠故事来弥补”,他的文化故事在富士康的发展史上起了多少作用?……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为更多东方儒商提供参考,正如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陈永正所说,“中国企业要站起来,走出去,郭名铭和富士康的故事是必读教材。”

0013.jpg

融入理念之仁义

“儒家五常”(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)中,“仁”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,也是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。“仁以处人,有序和谐”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。“仁”与“义”相辅相存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汉朝大儒董仲舒直接提出“以仁安人,以义正我”的理念。

仁义值千金。许多企业家在经营中讲求“义”,在管理中注重“仁”。同样,郭台铭在富士康的母公司——鸿海精密集团创始之初,就把“仁义”渗透到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,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富士康的经营理念“爱心、信心、决心”。此“三心”记录在富士康的《总裁语录》的头条。

郭台铭之所以选“心”做出发点,是因为他认为“心”是一切的根源,所谓“人者,心之器”,一个人怎么想,观念就会引导出一个人的行动。“三心”之中,爱心是基础。爱是“仁”的表象,爱的真正意义有两层,即爱己和爱他。“爱心”侧重于爱他,即珍爱自己的工作、喜爱自己的同事、领导和家人。在富士康,作业员要把爱心洒遍产品和机器,后勤人员要把爱心播洒给作业员。

“三心”之中,信心、决心侧重于爱己。郭台铭在连接器起家创业时,对电子产品的前途也一片茫然。但他认为,“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可完全规划、考虑周全的。所面对的困难有时根本很难事先想象到,如果没有信心,不要去做。所以,做事业也好,做工作也好,一定要有信心。”拥有信心时,要下定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,因为没有决心的成功只是偶然。

“爱心、信心、决心”理念的提出和坚持,绝非偶然。郭台铭曾在媒体中表示,维系富士康的“纽带力”主要有二个:一是看得见的产权利益,一是看不见的企业文化。而经营理念的提炼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
0012.jpg

文化落地之礼举

中国历史发展中,儒家之“礼”被列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,但随着社会的变革,它成为了束缚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。时至今日,社会对“礼”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,即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,合乎时代规则的“礼仪”。应用到企业管理上,“礼”就是运用文化的力量,让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制度或规则,融入企业文化氛围。对于富士康而言,礼更多强调的是员工要适应军事化管理的方式。

“中午休息时间一到,所有灯光都突然熄灭,静悄悄的,所有人都开始休息,我们只好跑到一个会议室角落继续小声开会。”全球知名IC 设计供应商旺玖科技负责人张景棠曾经造访富士康,这一幕多年后仍记忆犹新。其实,这只是富士康管理的一个小环节。比如全球的厂房设计,统统以白色和浅蓝色为主,没有多余的装饰和布置。给外界的感觉就是,富士康就像一个大军营。

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还从许多厂房中的标语可看出来,比如“矢志历练,竞走潮流跑道;终身学习,超越自我巅峰”、“失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直重复同样的失败”、“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”等。

花旗银行亚太硬体研究副总裁杨应超曾说,包括欧美许多企业在内,扩张后就像恐龙一样变得迟钝。而军事化管理让富士康运行非常灵活,从而打破了“大就一定慢”的定律。2003 年3 月,郭台铭在万里之遥的欧洲建立4000多人的富士康分厂,凭借铁腕管理和军事化运作,前三个月出货100 万台,这是华人制造企业当时规模最大的全球化经营。这种结果,应该是郭台铭对儒家礼学的另类诠释吧。

文化落地之智举

智在儒家五常中居第四位,主要意义是知识、智慧、见解等,内涵涉及知的性质、来源、内容、效果等。“智者”将通达宇宙人生真相,明白做人做事道理的。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,其实也就是让员工通晓工作的重要性,从而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。

具体在富士康公司,郭台铭认为企业管理之智在于“当好领导,育好人才”。“下属不懂的事情就不要让他做,要问清楚弄明白,懂了再做!”郭台铭开会时常这样讲,“有负责任的主管,才会有负责任的下属。”郭台铭眼中的领导,是指坐在管理职位的人,要教会下面的人。“任何一个组织,需要的不是管理,而是领导,而领导,必须要有独裁为公的决断勇气。”这句话刊登在公司内刊《鸿桥》上,供员工学习。而《领导引擎》的作者提区也提出类似观点,他认为,好的领导会亲自负责培养后进,他们在理念、价值和各种特定领域,都有“可传授的观点”,他们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,而且再培养领导人把这些想法传授下去……领导在统筹完成工作的同时,还有一项重要工作,就是人才培育。郭台铭认为人才孕育的环境有三:“工

作历练机会的环境,正确思想文化的环境,稳定健康生活的环境。”这句记入《总裁语录》的名言,已渗透进富士康日常管理中。作为制造型企业的典范,富士康对内管理特别强调执行力。执行力,首先是对“配合度”的要求。据载,郭台铭开会讨论专项工作时,要求相关

人员必须随传随到;如果某个工作细节需要员工解释,就Call 到员工出现为止。几乎所有在富士康工作过的干部都有一种经历,就是回到家不久又被 Call 回办公室的经历。

儒学之信贯始终

信,本义是指为人讲诚信,言行一致。在儒家五常中,孔子将其作为“仁”的体现。儒家认为,只有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,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;管理者只有讲信用,百姓才愿意真情相待。

对于企业而言,诚信是企业的基石,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。信用越高的企业,消费者的认可度越高,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越高。很多企业都诚信列入基本理念之中。企业不同,诚信的体现方式也各异。在富士康的经营管理中,郭台铭把诚信归结为“责任”。

富士康强调的“责任”到底是什么?郭台铭在公司组织的会议上,曾举例说明责任的涵义。他说,虽然一些生产线的品管人员工作很认真(有负责任的意识),还很遵守品质管理的作业流程(有负责任的方法),但还是会最终流出不良品,从而遭到客户投诉或退货,原因在哪?

“我认为,这种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对责任的外延认识不够清晰,其实,真正意义上的责任,是指把这件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处理,这样你们就会全方面了解,还会主动钻研先进的技术。”他的话无疑告诉富士康人,“负责任”不是死守原来的做事方式,僵固不变,而是要用全新思维、主人公的态度来落实工作。

对于企业而言,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应该居于基本特质的首位。彼得·杜拉克在《杜拉克谈未来企业》中坦言,“未来的组识领导强调职务,而不是职位,你应该对什么负责,而不是你应该拥有什么权利。”

对此,郭台铭在各种内部会议中总结的一句话是,“权力给你,责任要负!”特别是1997 年富士康营收规模和员工人数都呈倍数增长,2011 年开始生产基地转战内地,他更是多次谈到,希望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,各阶层主管能挑起责任,严格要求贯彻所有命令,让能力、权力和责任有良性的互动。

“签字就是牵制。”对于企业普遍采用的签核制度,《总裁语录》这样简明地定义。郭台铭多次强调,管理人员签字的时候,一定要有“我签字我负责,出了问题会牵制我”的念头,把隐患控制在“签字”的环节中。如果出了问题,签字的人都要承担不同的责任,受到不同的惩罚。之所以如此重视签字,是因为郭台铭相信,主管负责任就是坚守诚信,这才能带出来讲诚信的员工,才可能实现百年企业的目标。

作者简介:魏德勇,男,重庆籍,现居郑州。广东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、北京科协签约写手等。在各省、市级刊物发表文字100 余万,出版散文集《暖暖的阳光碎片》。曾在深圳富士康从事企业文化及宣传工作多年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