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商圣范蠡的经营之道 / 作者邢小兰

2019-02-26

有志者,事竟成;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,天不负;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这副名联的下联讲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之战中,亡国之君勾践在亡国之后忍辱负重,重整旗鼓,最后一举消灭吴国,一雪前耻。

吴王勾践绝路逢生,谷底反弹,最终成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传奇历史,与名臣范蠡的全力辅佐密不可分。更有不可思议的是,勾践成功后,范蠡不贪权,不恋名,不居功,激流勇退,转而经商,19 年间三度富甲一方;又在国家危难、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,救济苍生,被后世奉为文财神。

0009.jpg

世人多对范蠡前半生辅佐勾践之事津津乐道,更羡慕他携手西施荡舟西湖的浪漫,却对其经商之道关注甚少。其实,范蠡是我国古代一位善于经商济世的圣人,堪称儒商的鼻祖。拨开千年的历史迷雾,研究范蠡的经商之道,可见其中的智慧无非是察天道,借地利,修人和。

唯有如此,才能行止有度,进退适时,步步为赢。

察天道

“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,气盛而不骄傲,辛劳而不自夸有功。”范蠡此话既包含有先天下之忧的儒家勇气,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。儒家认为,天自有道,人只有乘天道方能成功。范蠡深谙此理。他认为,天时决定农业,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,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。于是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。在一个农业社会,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它各类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,那时的贸易也以农产品为主,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来进行贸易,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,获利自然丰厚。

察天道,还包括要知进退。为人当知进退。勾践复国后,范蠡知道“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道理,选择急流勇退,毅然离开越国。他凭借敏锐的眼光,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等角度,洞察了一切,逃脱了虎口。同为功臣的文种则难逃一死。经营企业亦是如此。有的商人冲过艰难险阻,最后倒在胜利与荣誉面前。一个企业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后,领导者头脑是否冷静,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。此时,“退”表现为选择一种平稳的方式前进,切不可盲目扩张。国内某农牧企业,原是养殖为主,做得风声水起;做到百亿规模时,老板一路冒进,大量投资股票、基金等行业,最后导致现金流断,企业举步维艰。如老板读过范蠡的故事,或许在经营中可作参考。

借地利

两千多年前的范蠡主知道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异地贸易。他对贸易的理解是:越国盛产蚕桑、齐国广耕锄、秦国多冶炼、赵国善土木,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,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,互通有无,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,我们自然得利。同时,范蠡还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来经营农业、养殖等,并且总结出了很多经营方略,其精髓特点为:顺应地理环境与趋势,预测事物发展规律,而后借其力,驱其势。

现代企业选择地理优势的例子无处不在,最明显的是,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,企业一窝蜂地选择了到沿海办厂,在沿海发展饱和之后,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西迁或是内迁。“制造第一航母”富士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就把生产单位布局内地;2010 年富士康在“十三连跳”之后,老板郭台铭力挽危局,化危为机,把全部生产线转移到内地,借此解决人力成本问题,可谓睿智之举。

修人和

天时、地利只能认察凭借,唯有人和需靠修为。如何修为?范蠡采取了三点做法:

其一,有技巧的努力。自助者人恒助之,自助者也要讲求技巧。为了快速获得财富,他做生意注重量,讲求薄利多销。能做到价格低于同行,不仅是降低利润率,更有赖于他的经营理念:“人弃我取,人取我予”的经营思路。在某种商品过剩,价格很便宜时大量购入,同时,抛售那些稀缺,受人追捧的商品。同时,他深知资金利用的道理,资金从不闲置,迅速周转。

其二,以道义笼络人心。“商人能够牟利的根本是百姓。”范蠡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。时至现在,他口中的百姓,就是客户。作为一名商人,范蠡秉持初心,不急功近利,对于经营的利润只求成本的10%,不再多取。同时,他一反商家精苛细算,盘剥敛财的做法,对待雇工十分慷慨、亲和。这种用人理念非常值得现代企业家参考。对待合作伙伴上,范蠡和农民、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,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,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,如果价格下跌,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。由此,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,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作工,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,但是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,使总成本降低很多。

据载,某年,一位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,其中包括借给范蠡的十万钱。路上此人不慎将包裹掉到江中,所有借据和路费都随波而逝。他无助来到范蠡家,受到热情的接待,范蠡连本带息还债外还赠送路费回家。后来范蠡短缺资金,此富户主动送钱上门,帮助他度过了危机。

其三,尽己之力的回报社会。商人通过为国纳税、解决用工等回报社会,就是商人的基本人道。除此之外,还要通过捐资助学、救难扶困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。范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。他不但三次在最成功时挂印封金,尽散家财,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,还在经商过程中遇到灾年减产,就减免地租,还开粥场赈济灾民。这种胸怀,可谓当代儒商的典范。

作者简介:邢小兰,北京碧虚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,企业文化咨询专家,碧虚记忆项目发起人,碧虚网总编。

相关推荐